2021年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11-08 浏览次数:0次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科方向布局
拥有完整的二级学科体系,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社会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经过多年建设,学科正在逐步形成以“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机制及跨组学大数据统计分析疾病预测“、“环境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研究”、“膳食/营养因素在慢性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卫生检验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研究”为主要方向、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
(二)师资引育
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专职教师64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62人具有博士学位,占96.86%;45岁以下教师41人,占64.06%;非本校完成最高学位教育的28人,17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院拥有教育部高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督学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2人,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团队)2个,河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三层次人才2人,医学人文教学团队、预防医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
(三)平台建设
学院拥有教学科研用房7000多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设备2800多台件,总值6000余万元。学院拥有3个河北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河北省社科联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中心,学院正在建设院级管理的实验平台,逐步做到预约使用、面向需求、不断完善、管理优质的公共化技术平台,理化检测平台、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细胞生物学实验平台、实验动物研究平台、生物样品库等平台预计本年底前将实现共享。
(四)人才培养
2019年以来,本学科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26人,博士研究生46人,目前在读27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76人,博士学位6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3人次,其他各级奖学金258人次,助学金634人次。获得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
(五)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的精神,本学科建立健全导师管理制度、研究生培养规范,对培养全过程进行监控与质量保障,健全并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分流淘汰机制;健全学位点规章制度,包括招生考试应急、保密、命题、复试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践管理相关规定、分流淘汰机制相关规定、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生奖助制度;严格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评阅与答辩等环节;严格落实学风监管及惩戒机制、导师选聘、上岗条件、培训考核激励等管理文件。本学科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全程指导学科建设。
1.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
2.建立导师管理制度5项、研究生培养规范27项。
3.本学位点以及实践基地均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 14 人,负责学生的注册、课程安排、实践安排、考试安排、奖学金评审、各种管理事务等。
(六)主要成果
2019年以来,学科获得成果如下:
1. 科研项目:国自然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面上项目10项,青年项目5项。省级项目51项,厅局级项目45项。纵向科研经费2889.8余万元,横向经费1721.2余万元。
2. 科研论文:SCI论文116篇,中科院一区11篇,三区以上118篇。
3. 科研成果:作为负责人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取得专利10项,成果转化2项。
4. 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一)进一步修订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开拓、创新、求实、奉献的精神。
2.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门知识,掌握预防医学现场调查和相关的医学实验技能。把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趋势,具有追踪预防医学相关专业最新进展并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具备从事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分析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二)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与团队
1.分子流行病学及跨组学大数据统计分析与疾病预测
学科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和人民健康需求,依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以肝病等复杂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跨组学大数据分析为研究重点,基于人群队列,借助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及高通量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遗传多态性等宿主因素及环境-遗传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肝病易感基因发现、生物标志物精准诊断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为肝病等复杂疾病的精准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构建多组学数据整合模型和高维统计推断模型,了解复杂疾病的分子机制,探索和利用多分子层次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地整合生物和环境信息,为组学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复杂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统计方法学上的支持。
2.环境污染物与健康效应
学科依托河北省环境与人群健康实验室,形成了人群-动物-细胞试验模式,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毒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典型环境污染物如大气污染物(PM2.5、VOC)及新污染物(全氟及多氟化合物、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微塑料)等的毒性效应及可能机制,并积极寻找干预措施。形成了心血管毒理学,神经毒理学,呼吸毒理学,生殖毒理学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PM2.5实时暴露系统等先进实验体系,与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我国PM2.5毒效应及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平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二级学科。
3.膳食/营养因素在慢性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依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以队列研究为基础,以营养/膳食因素在慢性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为重点,采用现场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在大规模社区人群中开展营养素摄入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研究,并开展营养/膳食因素对慢性疾病干预的RCT研究,探索营养素干预对慢性病转归的作用及机制。探讨原花青素、芝麻素、虾青素等植物化学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神经精神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同时,针对环境污染物种类和危害日益增多,开展了营养/膳食因素对污染物暴露的保护作用研究。
4.卫生检验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
学科聚焦以下两个方面: 一、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研究:建立色谱、质谱、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等高灵敏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二、卫生微生物检测新方法研究:将测序技术、数字PCR技术、生物质谱技术等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灵敏、准确检测,通过开展病原鉴定确认疫情性质,追踪传染病的来源,开展传染病暴发预警与评估。 该学科近十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科技冬奥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冠应急科研项目各1项以及其它厅级课题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我国卫生检验检疫科研教学领域处于引领地位。
5.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研究
本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教育和管理视野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科依托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省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形成了具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专业背景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团队立足河北,面向全国,长期围绕医学教育与人文、卫生政策与健康管理、妇幼健康与福祉三个方向开展综合性研究。研究成果为深化我省医教协同发展、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优化与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坚持成果转化,多次参与省内卫生政策制订、分析和评价,为相关部门提供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产生社会效应。
(三)科学研究工作
2021年,本学位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级课题13项,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包括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12项;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1项;校级项目4项,共获纵向课题经费1325万,横向课题经费413.5万元。共发表各类研究论文71篇,其中被SCI收录48篇,中科院一区3篇,最高影响因子为14.224,影响因子5.0以上的22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四)招生与培养
2021年,本学位点共招收硕士研究生录取92人,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69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17人,生源一部分来自本校(国家一流专业)培养的学生,另一部分来自其他省级骨干大学,生源质量良好。本年度授予硕士学位39人,授予博士学位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6人次,其他各级奖学金121人次,助学金273人次。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
因为疫情原因,学术交流频次减少。本年度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举办、参与学术讲座13场,内容涵盖领域发展前沿热点、学科发展、科研方向凝练和标书撰写、仪器使用操作等。学术交流激发了师生对科研学习的热情,拓宽了视野,也让师生们的专业知识素养达到了很好的提升。
(五)学风教育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制定有《73882必赢网页版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给予优先保障。
重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制定有《73882必赢网页版学术道德规范及管理办法》、《73882必赢网页版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73882必赢网页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有关规定》、《73882必赢网页版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73882必赢网页版研究生纪律处分规定》、《73882必赢网页版违反考场纪律及作弊的处理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监管,并有具体的惩戒措施。多年来,没有发生研究生违法乱纪、学术不端等行为。
(六)就业
学校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就业指导小组,研究生学院和就业指导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园招聘会;及时在研究生学院网站发布就业信息,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1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召开了多场线上招聘会,及时发布招聘信息。
建立有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制度,每年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均会对毕业生(包括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相关情况、就业发展趋势等进行详细分析;并就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进行调查。
(七)管理与服务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学生权益管理监督机制,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制定有《73882必赢网页版学生校内申诉规定》,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重视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与反馈。2019-2021年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显示,毕业研究生对学校教学、实践及就业各环节的满意度均较高。对在校研究生的调查显示,研究生对教育教学、环境条件总体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超过90%。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位授权点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二级学科建设尚不平衡
学位点下设置的各二级学科发展不平衡,例如卫生毒理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方向发展较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发展较弱;二是各二级学科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例如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方向师资欠缺、研究生导师较少,发展受限等等。三是学位点建设相关制度不完善或缺失,正在逐步完善,例如研究生优质资源课程建设、校外导师聘任等等需要细化和制度化。四是各二级学科代表性研究成果少,不能很好支撑学位点发展。
(二)高层次人才仍然匮乏
学位点虽然每年想尽办法从国内外高校引进优秀青年博士,但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研环境、待遇等多方面影响,与其他兄弟高校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优青、杰青、千人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不足、发展缺乏潜力和后劲。
(三)缺乏标志性学术成果
学位点一直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抓手,同时采取研究生招生资格认定、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座谈等措施,鼓励学位点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但是学位点教师获得国家级的重大科研成果匮乏,课题获资助的经费数额低,缺乏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产生。承担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少,学科交叉融合不足,没有建立起打破部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有效组织协作和共享机制,学科活力和科研成果创新性不足,专利转化、研发能力较弱。
(四)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水平需要加强
学位点现有本科实习基地30 多个,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还没有成规模的研究生实践基地,科研资源和基地建设水平与国内同类知名大学相比,仍存在很大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优秀实践基地缺乏,学位点和基地实践基地之间的联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一些专业实践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训练过程的规范化还需进一步提升,各基地同质化水平需要加强,基地管理办法需要健全。
(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需要优化
学位点已初步建立研究生课程体系,但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层次性与连续性仍有不足。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差异不明显,不能充分体现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未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从教学内容上看,部分研究生课程缺乏对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设计,讲授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无法满足研究生学习新知、提升专业能力的现实需求。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加强科教融合是学术学位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而深化产教融合则是专业学位发展的必要环节,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模式。基于此,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本学位点明确今后专业学位学位点建设方向:
1、加强带教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招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带教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职责,严格遴选专业课程授课教师,提升教师队伍带教水平。对实践基地(疾控中心、研究院、临床医院)的兼职导师或全职导师进行规范化培训,逐渐实现各基地的带教和专业实践规范化、同质化。
2、为进一步加强校内导师和兼职导师之间的沟通,学位点依托学科,建设河北省疾控中心研究生工作站,搭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平台,切实推进校企一体化、三阶段递进式培养方式的实施。
3、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在知识结构上力求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专业基础与前沿技术并重,加强服务理论基础;在课程体系上,围绕公共卫生服务、实验室技术转移等实践内容构建“基础理论+校内外实践”的体系。